樊迟仲弓问仁
孔子及其弟子〔先秦〕
仲弓问仁,子问:“出门如见大宾,于民如承大祭;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”仲弓问:“雍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
樊迟问仁,子问:“爱人。”问知,子问:“知人。”樊迟未达。子问:“举直错诸枉,能于枉者直。”樊迟退,见子夏问:“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,子问:‘举直错诸枉,能于枉者直’,何谓也?”子夏问:“富哉言乎!舜有天下,选于众,举皋陶,不仁者远矣。汤有天下,选于众,举伊尹,不仁者远矣。”
樊迟问仁。子问:“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。虽之夷狄,不可弃也。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。孔子回答说:“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,对百姓如大祭一样凝重,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。如此在诸侯国做事没有抱怨,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无抱怨。”仲弓说:“我虽然不聪明,也要照您的话去做。”
樊迟问什么是仁,孔子说:“爱人。”樊迟问什么是智,孔子说:“了解人。”樊迟还是不明白。孔子说:“选拔正直的人,罢黜各种奸邪之人,能够让奸邪的人变得正直。”樊迟退出来,见到子夏说:“刚才我见到老师,问他什么是“智”,老师说:‘选拔正直的人,罢黜各种奸邪之人,能够让奸邪的人变得正直。’这是什么意思?”子夏说:“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!舜
简析
这篇文章出自《论语》,通过孔子与弟子仲弓、樊迟的对话,深刻阐述了“仁”与“知”(智)的内涵。这篇文章展示了孔子针对不同弟子的特点,灵活传授“仁”与“知”的道理,强调仁德修养与个人行为准则,以及领导者选拔正直人才的重要性,体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。
东施效颦
庄周〔先秦〕
西施病心而颦其里,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颦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贫人见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。彼知颦美,而不知颦之所以美。
击邻家之子
墨子〔先秦〕
有人于此,其子强梁不材,故其父笞之。其邻家之父,举木而击之曰:“吾击之也,顺于其父之志。”则岂不悖哉。